濾膜法測定總大腸菌群
濾膜法測定總大腸菌群 |
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方法規(guī)定了生活飲用水中總大腸菌群的濾膜測定方法。 本方法適用于生活飲用水和低濁度的水源水中總大腸菌群數(shù)的測定。 2 方法提要 用孔徑為0.45μm的微孔濾膜過濾水樣,**被截留在濾膜上,將濾膜貼在選擇性培養(yǎng)基上,經培養(yǎng)后,計數(shù)生長在濾膜上的典型大腸菌群菌落數(shù)。 3 培養(yǎng)基與試劑 3.1 品紅亞硫酸鈉培養(yǎng)基 3.1.1 成份 A 蛋白胨 10g B 酵母浸膏 5g C 牛肉膏 5g D 乳糖 10g E 瓊脂 15~20g F 硫酸氫二鉀 3.5g G 無水亞硫酸鈉 5g左右 H 堿性品紅乙醇溶液(50g/L) 20mL I 蒸餾水 1000mL 3.1.2 儲存培養(yǎng)基的制備 先將瓊脂加到500mL蒸餾水中,煮沸溶解,于另500mL蒸餾水中加入硫酸氫二鉀、蛋白胨、酵母浸膏和牛肉膏,加熱溶解,倒入已溶解的瓊脂,補充蒸餾水至1000mL,混勻后調pH為7.2~7.4,再加入乳糖,分裝,115℃高壓**20min,儲存于冷暗處備用。 3.1.3 平皿培養(yǎng)基的配制 將上法制備的儲存培養(yǎng)基加熱融化,用**吸管按比例吸取一定量的5%堿性品紅乙醇溶液置于**空試管中,再按比例稱取所需的無水硫酸鈉置于另一**試管中,加**水少許,使其溶解后,置沸水浴中煮沸10min以**。 用**吸管吸取已**的亞硫酸鈉溶液,滴加于堿性品紅乙醇溶液至深紅色退成淡粉色為止,將此亞硫酸鈉與堿性品紅的混合液全部加到已融化的儲存培養(yǎng)基內,并充分混勻(防止產生氣泡),立即將此種培養(yǎng)基15mL傾入已**的空平皿中。待冷卻凝固后置冰箱內備用。此種以制成的培養(yǎng)基于冰箱內保存不宜超過二周。如培養(yǎng)基已由淡粉色變?yōu)樯罴t色,則不能再用。 3.2 乳糖蛋白胨培養(yǎng)基 3.2.1 成份 A 蛋白胨 10g B 牛肉膏 3g C 乳糖 5g D 氯化鈉 5g E 溴甲酚紫乙醇溶液(16g/L) 1mL F 蒸餾水 1000mL 3.2.2 制法 將蛋白胨、牛肉膏、乳糖及氯化鈉溶于蒸餾水中,調整pH為7.2~7.4,再加入1mL1.6%溴甲酚紫乙醇溶液,充分混勻,分裝于裝有倒管的試管中,115℃高壓**20min,貯存于冷暗處備用。 4 儀器 4.1 濾器。 4.2濾膜,孔徑0.45~0.65μm。直經根據(jù)濾器規(guī)格,目前常用的有3.5cm和4.7cm兩種。 4.3 抽濾設備。 4.4 無齒鑷子。 4.5 培養(yǎng)箱: 36±1℃。 4.6 冰箱: 0~4℃。 4.7 天平。 4.8 顯微鏡。 4.9 平皿: 直徑為9cm。 4.10 **刻度吸管: 1mL,10mL。 5 檢驗步驟 5.1 準備工作 5.1.1 濾膜**: 將濾膜放入燒杯中,加入蒸餾水,置于沸水浴中煮沸**三次,每次15min。前兩次煮沸后需更換水洗滌2~3次,以除去殘留溶劑。 5.1.2 濾器**: 用點燃的酒精棉球,火焰**。也可用121℃高壓**20min。 5.2 過濾水樣 用無菌鑷子夾取**濾膜邊緣部分,將粗糙面向上,帖放在已**的濾床上、,固定好濾器,將100mL水浴(如水樣含菌數(shù)較多,可減少過濾水樣量,或將水樣稀釋)注入濾器中,打開濾器閥門,在負0.5大氣壓下抽濾。 5.3 培養(yǎng) 水樣濾完后,再抽氣約5s,關上濾器閥門,取下濾器,用**鑷子夾取濾膜邊緣部分,移放在品紅亞硫酸鈉培養(yǎng)基(36.1.3.1)上,濾膜截留**面向上,濾膜應與培養(yǎng)基完全貼緊,兩者間不得留有氣泡,然后將平皿倒置,放入37℃恒溫箱內培養(yǎng)22~24h。 6 觀察結果 6.1 挑出符合下列特征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、鏡檢。 紫紅色,具有金屬光澤的菌落。 深紅色,不帶或略帶金屬光澤的菌落。 淡紅色,中心色較深的菌落。 6.1.1凡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的無芽胞桿菌,再接種乳糖蛋白胨培養(yǎng)基液,于37℃培養(yǎng)24h,有產酸產氣者,則判定為總大腸菌群陽性。 6.1.2 計算濾膜上生長的總大腸菌群數(shù),以每100mL 水樣中的總大腸菌群數(shù)報告之(CFU/100mL) 總大腸菌群菌落數(shù)(CFU/100mL)=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………(36-1) 過濾的水樣體積(mL) |